俚优

搬运图文请注明ID【俚优】

 

【质问箱地址】


嗯,生死观呢……虽然角色死亡已经是俺厂特色了,但我其实没有太考虑过自己的生死观,或者说,从角色的角度去考虑过很多次,有比较清晰的规律,但我自己的……

作为基督徒,死亡对我来说自然不是可怕的,无论是别人的死还是我自己的死,都是与我们所处的这个人间道别罢了,离开了人间之后,还有更多的路、更大的世界经历,与永恒相比,人的一生不过弹指一瞬。意识到死亡不足以畏惧,对我来说,等同于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短暂。但导致非睡梦性正常死亡的事,比如病痛或灾难,我还是心怀抗拒的。

小的时候我对生死看得非常重,比现在要严重很多,觉得死亡是人生中头等大事,每天晚上都会模拟自己死前要说的话和该想的事,并且会被自己吓得哭出来。但长大之后,我发现比起死,生于世间的年岁更值得人着迷。死亡不再是头等大事,而只是一件注定要经历的事罢了。就好像参加一场宴会,我知道它总会结束,但知道这个事实并不妨碍我享受宴会的过程。

而如今我更倾向于:若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惧怕死亡,才是对死亡最大的不敬。在告别这人世的时候,我们以我们的生命书写了怎样的答案?我们在人世间留下了什么值得人纪念的东西?人死时的痛苦,除去生理上的疼痛,精神上的折磨与挣扎大多来源于不甘:不甘这一生如此匆忙,如此短暂,或者——如此漫长却没有作为。他们恐惧死亡,最普遍的原因莫过于他们心里清楚:回首度过的年岁,他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,他们还有很多遗憾,他们会拼命地想“如果再来一次”和“如果当时”。

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出:如果每一日都竭尽全力了,每一日都尽可能地不留遗憾了,如果每一日躺在床上时都能确信:今日我在世上,又创造了一些能留到明日、留于人心之物,能比我长存之物,死亡便不会再可怕了。因为它的到来泯灭不了我们已经创造的价值,因为我们已经好好问心无愧地活过了我们能拥有的年数。

总结下来我的生死观大约就是:为了死亡的那一日不感到痛苦,为了与人世告别、去向上帝交上答卷的那一刻不感到紧张和抗拒,当下的每一刻都要尽心尽力地遵循信仰而活着。至于死亡,那只是我与人间道别,但我在世上的时间,会以各种形式久留在世上,化为历史的一部分。所以于我来说,死亡不是终结,它只是漫长永恒中一个短暂的告别。

但我还是会为死亡悲伤,为别人的死亡悲伤,因为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,所爱之人的的离去让我们本幻想的“未来”都一下子变成了“不可能”,而他们留下的“过去”又会让我们所想的“未来”更美好、更折磨人。

比起这个问题,不如谈谈我的葬礼观吧。幸歌里鹤的葬礼就是我的理想款。我想大家都穿花衣裳,来我棺材边跳舞,放一些惹人高兴和发笑的歌,帮我开一瓶香槟,大声朗读我写的黑历史什么的,像一场真正的欢送会,告诉我有些人不会那么迅速地忘记我,但我的离开也不会令他们难过太久,至少不会久过我留下的事物带给他们的欢乐。这样就好。

  9
评论
热度(9)

© 俚优 | Powered by LOFTER